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笔者得知江安老区外地移民群体中出了个脱贫致富领路人――黄胜银,而且还当上了移入地村主任……于是带着好奇心走进了他们在江安老区乡镇的新生活“领地”。 移民到水清镇土桥村当上了村主任的黄胜银(左)向县扶贫移民局老区办的同志介绍他培植的桂圆优良品种。 国家投资建设的向家坝水电站项目库区移民到江安县农村先后安家落户达372人,分别安置在水清镇的土桥村、板栗村、葛藤湾村,桐梓镇的踏水桥村,四面山镇的石坝村,底蓬镇的底蓬村、圆通村,夕佳山镇的沙子坎村。在这批远离家乡近10年的移民中每一个外乡人都在这里“住有舒适的固定居所,劳动享有技能培训还有‘用武天地’,子女就业有出路,生活有滋有味有盼头,还有能人当上了村主任” ……当地镇村干部这样向笔者介绍说。 水清镇板栗村移民农户栽种的桂圆挂满枝头在丰收节前后已上市。 笔者来到水清镇土桥村移民安置点,该镇党委委员也是分管领导魏圆一边带我们走进移民生活区一边介绍:这里安置的移民主要是2009年前后从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新市镇来的农业人口。水清镇接收外来移民达95人,移民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当地群众也难以接受……移民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民心工程”,移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党和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移民政策执行是否科学是否到位,很多从事过移民工作的镇村干部回忆说“难度在当时来说真是难以想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定了之后就只有执行,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地党委、政府按照“接得来,住得下,稳得住、发展好”的移民工作方针,移入地和移出地的各级移民工作参与部门广泛宣传引导下,两地县、乡镇、村组党员干部,把移民工作作为当时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想尽一切办法把当地的群众思想说通做好、移民新楼保质保量盖好、移民的田土调整分配好、移民的孩子上学就业安顿好、后续保障政策措施落实好,不让移民伤心流泪便是好……而今,笔者看到的是:一批批移民来到了新生活地有了新居,有了一份“领地”,通过劳动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渐渐地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据当地群众讲:来的移民由于勤劳善良,邻里和睦相处,红白喜事相互帮忙,几年过后,跟当地人习俗没有两样,完全融入到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中。魏委员也告诉我们:镇、村组干部看到移民与本地人相处相安无事才松了口气。而今,这一群体生产生活到底又咋样? 村主任黄胜银夫妇正在筛选鲜桂圆装箱外销。 当我们走进村主任黄胜银家门口时,看见夫妇俩正在摘装鲜桂圆准备外卖。村主任自我介绍说,他是新市镇来的第一批移民,因自己在那边的河坎上一直是以种植桂圆为生,来这里看到土壤、气候与老家差别不大,于是,把种植桂圆的技术和当地的优良品种带来了。刚来的时候,这里的群众不愿种植桂圆,离他家不远的当地种田“老把式”田兴银还向黄胜银说过风谅话:“种啥桂圆哟,到时候挂不起果,我们把它当烧柴砍回家还嫌累,我们坚决不种!”黄胜银没有灰心,自己率领移民户先种起来,一边搞生产,一边参加县、乡镇组织的移民种养殖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做好当地群众的土地流转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五年时间,他便搞起了近500亩桂圆林,桂圆树结出大又圆且比本地的桂圆还香甜的果子,同时,林下发展了一片苗圃,带动老家移民来的群众一起发展,桂圆和树苗都远销外地,挣钱还不离家……。当地群众相信了黄家的种植本领,渐渐地田老汉一家人也跟着种植起来,附近的农户也跟着发家致富。田兴银现在靠种桂圆苗圃挣钱已经是旧瓦房变成了“小别墅”!连移民贫困户黄胜强也跟着种植桂圆脱了贫。目前,移民所在村共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桂圆。土桥村群众信得过黄胜银,都称赞他是当地脱贫致富领路人!本届村委会换届时全村人选他当上了村主任。 村主任黄胜银(右)向扶贫移民局老区办的同志介绍桂圆栽种知识。 在水清镇板栗村移民户刘万明、底蓬镇园通村人民组的杨成德,同样以自己的勤劳朴实与人友善成为受当地人尊重且信得过的能人,也当上了村民小组长。 在四面山镇石坝村移民中不仅种植桂圆,还出了个养蜜蜂的专业户。底蓬镇、夕佳山镇的移民多数外出务工或在场镇经商做生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象黄胜强这样的移民靠自己的劳动技能,以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当地人认可自己的才干,而且是受人尊重、信任的移民人! “党的政策好,移到哪里都有家。”“移民也能移出一片新天地!”到过移民新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来源/江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