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坝坝茶

综合话题讨论所在,八卦、灌水、新人上路、会员晒照、文学、搞笑、交流等!请不要盲目灌水,互相交流才会有收获
  •  4813帖子
  •  24993讨论
  •  245关注

十月读书杂记

发表于 2013-1-1 17: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IP属地:安徽宣城
864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十月就这样过去了。回想过来,一个月的时间,只做成两件事,一个是督促青年之声电子杂志第四期,另一个便是读书。读书是生活的常态,仿佛水一样,必不可少,一旦有一天未看书,如同没有喝水,总会有些不适,少则几千个字,多则数十万言,每天享受文字不断从眼前划过的那份惬意与快感,至于看后究竟是否有效果,倒在其次,至少十月份读书,是抱着这种不求甚解但求过程的心态。
十月的开端便是人们眼中的国庆佳节,南来北往,游客如织,人山人海,那真叫一个“堵”字在心头。蜗居学校的自己,厌弃在茫茫人流之中左冲右撞,闲来无事,偶然之间,浏览喷嚏网,恰遇搞笑段子,暂且盗来,写道:“一行白鹭上青天,老子挤在最中间;借问酒家何处有,又被堵在收费口。犹抱琵琶半遮面,车上忘带方便面;天生我材必有用,五个小时就不动。寒雨连江夜入吴,高速路上看日出;两岸猿声啼不住,家里不住车里宿。路见不平一声吼,高速路上来溜狗;万里山河一片红,欢喜出门个个熊。”如此观之,还是蜗居学校,别有一番享受。
宅在学校,总要有些东西来陪伴,不然太凄清无聊,满腔郁闷无处发泄,于是课外书又再次成为精神的寄托。先是一个留学在韩的高中同学,个性奇特,每每总有惊人举动,世俗大众称其“奇葩”,而我却另眼观之,自认为有着慧眼识英雄的眼光,窃以为人家的奇葩非现在流行意义上的奇葩,乃学者那种有可能成为趣谈的奇葩,究竟最终是否化为现实,还看人家的造化。
正因为如此,当人家向我极力推荐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时候,我立马表示,尽快一读。结果,从早上来到教室开始看书,直到晚上熄灯后,依旧在被窝里奋战到底,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我看完全书,然后大舒一口气,心中不得不承认,古龙的文字功底太好了,语言简劲飞动,妙语不断,书中格言警句,俯拾皆是。本来同学是由于对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念念不忘,便推荐给我,可是到了我这里,却相反,古龙文字背后的思想,于我而言,并不高深,只是书中的文字以及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分析,令人佩服不已,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宗师。古龙的一生,如同自己书中所写的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等人一样,为人真诚,慷慨豪迈,潇洒自如,极富名士风范,唯有两大癖好——美酒与佳人。怪不得,当古龙不幸逝去之后,世人用“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来表示惋惜之情!
当《多情剑客无情剑》从眼前划过之后,我的视线马上转移到南派三叔的超长篇小说《盗墓笔记》。网上有一句戏言,叫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南派三叔”,十分形象地告诉了世人,当年《盗墓笔记》是多么的风靡一时,每推出下一部,读者竞相奔走相告,与《鬼吹灯》一起开启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盗墓时代”。对于《盗墓笔记》的阅读,我绝对是一个迟到者,唯有借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是若回过头一想,国人劣根性,又在我身上得到体现,假设鲁迅先生地下有知,是否又痛心疾首呢?
看完《盗墓笔记》,我大概用了七天时间,中间不曾有任何间断,只要一有空,基本上都泡在上面,唯一不幸的是,近视直线上升,也让我越来越理解为何知识分子多是四眼之人,原来不是为了多两只眼方便偷窥这个世界,而的确是大量阅读之后的惨痛代价。儒家经典《孝经》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幸亏本人活在新世纪,坏了眼睛还能博得一个读书认真的称赞,不然放在古代,说不定还要背着一个不孝的恶名。
在我看来,《盗墓笔记》最大的优点在于想象力,而这个想象力又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得以体现。作者南派三叔谋篇布局能力很好,将故事写得扣人心弦,其效果如同一群美女之于猪八戒,迷得许多读者们流连忘返,如痴如醉,难以自拔。整部小说,在逻辑推理方面,颇有欧洲推理小说风范,通过悬疑、谜团所构建的信息来勾住读者的心,什么时候该放出信息,每次该放出多少信息,都被作者设计得很到位,直叫读者们乖乖缴械投降。小说最大的遗憾当属整篇故事的结尾没有设计好,如此庞杂谜团,都没有交代清楚,就迫不及待的结束全书,实在草率,弄得我当时直到把《盗墓笔记》的后传《藏海花》看出许多章节后,才猛地发现,小说早就已经结束,三叔实在“害人匪浅”啊,如此用“心计”来嫁女儿(代指《藏海花》)!
成名之前,南派三叔只是一个外贸公司的职员,非专业作家出身,2006年开始在网络上进行文学创作,不写则已,一写惊人,及至轰动全国。这样的经历再次说明,成为一名优秀作家,跟是不是中文系毕业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于是否有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欲望,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高尔基、沈从文、鲁迅、王小波这些大家的写作经历无不在证明这一点,遗憾的是,国内语文教育往往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写作欲望的培养,习惯于要求学生按照规定范式和规定主题去写作,简直就是语文教育中“双规”。
11日莫言获奖后,我深感惭愧,自己竟然一本莫言的著作都未曾读过。面对网上各派人物对于莫言获奖之后的看法,更是让我不置可否,唯有尽快把莫言的代表作拿来一读,方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原因,几天之内,我一举拿下《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师傅越来越幽默》。读完之后,我觉得莫言还是称得上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特别是前两部,文字背后饱含着作者的正义感与同情心,对中共建政以来错误历史的批判,对黑白颠倒的魔幻现实主义式的反讽,都跃然纸上。当然,莫言的批判和讽刺,是有一定局限的,缺少一种决绝和笃定,可是不要忘了,莫言不是公知,更不是自由主义思想家,可以允许在思想和公共责任上存在缺陷和不足,只要没有走向历史的反面,照样可以获得世人的认可。处于大历史之下的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固然应该大力提倡那些崇高的道德信仰,也应该承认普通人的追求和担当,既不可道德绑架,也不可助纣为虐。文革期间,有某些学者和大师,不仅不能独善其身,相反还作许多违心检讨,为领袖唱赞歌。等文革结束后,固然不乏许多人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严厉批判,可更多的是,人们大多同情了他们,承认他们的历史贡献。今日莫言不仅没有那样的历史污点,相反还颇有良知,我们又何必揪着一些小辫子不放呢?
莫言的小说看了三部之后,我又开始三心二意,觊觎其它一些当代小说,前后看了《尘埃落定》、《一地鸡毛》、《一句顶一万句》、《妻妾成群》、《推拿》、《为人民服务》等多部小说,基本上一天一部或者两部。《尘埃落定》是阿来的代表作,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讲述的是上世纪上半叶一个藏族土司家族的命运,书中土司的二儿子是众人眼中的傻子,却有着一种超前的判断力,成为这一命运的最终见证者。《一地鸡毛》和《一句顶一万句》皆是刘震云的经典作品,前一部主要讲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事情,对于国家而言,可能很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一点都不小,不知有多少有理想的青年被生活打败,臣服于生活中的种种小事,后一部则触及心灵的孤独,为了摆脱孤独,为了寻找“说得上话”的人,一个走出故乡延津,一个回到母亲故乡的延津。《妻妾成群》是苏童的重要作品,后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接受大学新式教育的女主人公因为家庭中途破败,不得不嫁给一个已经有三位太太的旧式富有家庭的陈老先生,男人的霸权主义,女人的卑微,共同导致一场时代悲剧。书中的女主人公本来是新女性,也接受过提倡男女平等的新式教育,可是仅仅观念上改变远远不够,意志不坚的话,很容易被现实打败,娜拉走后注定是一场悲剧,而女主人公正是悲剧中一份子。《推拿》是毕飞宇的一部关于盲人推拿师生活世界的小说,书中通过盲人的生活来折射整个社会,满怀对盲人的尊重与同情,对于丰富视野还是挺好的,毕竟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而《为人民服务》则是阎连科的一部充满争议的小说,是对政治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成为流行语的时代的一个有力反抗,所谓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首长服务,就是为首长的整个家庭服务,乃至可以借着为人民服务的名义让别人成为自己的性欲发泄对象。
再后来,我在图书馆闲逛,无意中发现孔庆东的成名作《47207》,颇为欢喜,虽然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还是实体书更合我意。与此同时,又在《47207》旁边,发现同是孔庆东早期作品的《口号万岁》、《空山疯语》,于是这些书一并被我收入囊中。
阅读孔庆东早期作品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堂堂一个知识分子怎么堕落成现在这个地步?遥想当年,北大三杰之一的孔庆东,与二位朋友一起成为文坛黑马,在思想界左右驰骋,名动一时,无数青年人视之为偶像,被钱理群先生誉之为“精神界的战士”。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孔庆东的思想就进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背弃自己当年的信仰和追求,逐渐成为当代中国五毛的始祖和暴力文化的代表。
孔庆东非常有才华,笔下的文字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国内极其少见,曾被认为中国学界幽默第一人。可是早期孔庆东却对自己的幽默不以为然,甚至写文章声称自己不幽默。《空山疯语》开篇便是《我不幽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真心想学习的是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好像也很幽默,但他的代表作恰恰是并不幽默、让人落泪的《骆驼祥子》。” 那时的孔庆东,一心追求真理,追求自由平等,满怀人文主义情怀,痛感于整个社会的堕落,想通过幽默的文字来唤醒更多的人。文字的幽默只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一种修辞手段,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为了通过这种“荒唐言”式的行文方式,让人们读到文字背后的辛酸泪,正如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所言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多么真诚多么感人!
时过境迁,今日的孔庆东早已走向历史的反面,虽然依旧名满天下,可是却众叛亲离,朋友断交,早年读者一去不复返,连当年帮助他出版成名作的书商贺雄飞都对之走向堕落感到愤怒,进而帮助自己的学生、青年学者曾勋出版新书《孔庆东现象批判》,这如果不是一个讽刺,又是什么呢?
哲学家齐克果说过,我的奢望是,但愿有可能阻止一个知识分子蜕变成世俗的工具。这句话,除了让我想起孔庆东以外,还让我想起天下所有知识分子,更想起我自身,在世俗面前,在强权面前,在虚伪面前,我们是否还可以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十月的读书,本来只是享受过程,却还是让我想起许多,故立此存照,引以为杂记。
2012112日晚上写于泰山脚下

----------------------------------------转载自本站合作媒体《读后感》杂志------------------------------------------
邓峰,1992年出生,泰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曾有《走过场的大学》、《没有一所真正大学的中国》、《写给那些质疑韩寒的人》等多篇文章流行于网络,11年完成写成第一本文集《略论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未出版)。QQ740121014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