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一位乡绅开始修建这座古宅,100多年后,在村民们的接力守护下,杨家大院依然干净整洁,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度,它也成为
江安县夕佳山镇五里村的标志和骄傲,为该村赢得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美誉。
古宅故事
傍井而建清朝风古朴四合院
杨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一位姓杨的乡绅兴建的。“我们是在1948年以佃户的身份搬进院子来住的。”杜庭湘说,他们是大院搬来的第一户外姓人,当时的户主名叫杨富兴,是一个教书先生,从他的口中,杜庭湘了解了杨家大院的一些历史。
道光年间,杨富兴的曾祖是当地有名乡绅。为了修建能够传承杨氏家族的宅院,他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长寿村(现五里村)桐梓湾的芳野中寻到一口井,井水回甜甘冽,据说喝此井水者多长寿,杨家大院因此傍井而建。
古井就在杨家大院右前方,“这口井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从来没有断过,而且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70多岁的杜庭湘说,即使前两年遭受干旱,周边的田地裂开缝口,古井依然能够冒出汩汩清泉。
杨家大院历经杨氏三代方始建成。红柱、白墙、青瓦、绿树,走进杨家大院,古朴典雅的四合院映入眼帘。镇文化宣传干事介绍说,杨家大院平面为组合四合院,线深三近房屋,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各错落有致地置有房屋,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构成纸、墨、笔、砚图形,民居的前后左右各置池塘、古井、田园、青山,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清代以来民间建筑风格。穿行其间,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
1949 年以后,杨家大院陆续又搬进了几户人家。这时,杨姓乡绅已经面临被扫地出门、无家可归的境遇,杜庭湘的父亲很是同情,他主动把分到的房屋让出两间,让杨姓乡绅得以安身。
古宅今貌
5户人家互帮互助邻里和睦
杨家大院位于江红公路(江安县到红桥镇)旁,距离国家AAAA级景区夕佳山民居仅有几分钟路程,从江安县城出发约25分钟就能到达。
1月20日,天气晴朗,杜庭湘一早就拿着扫帚打扫院坝、台阶。“我们形成了习惯,谁有空就主动打扫大院的卫生,一年365天,不管天晴下雨,院子都是干干净净的。”杜庭湘颇为骄傲地说。
杨家大院如今还住着5户人家,有的已经四世同堂。
“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是我们这座大院100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杜庭湘告诉记者。从杜庭湘的父亲那一辈开始,院子里就成立了互助组,互相帮忙,共渡难关,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农忙时节,大家都形成习惯,先帮着劳动力少的家庭忙完再忙其他户,红白喜事,里里外外大家打点得有条不紊,丝毫不用主人家操心。
说话间,他的母亲、杨家大院里年龄最长的王文玉老太太说:“天气好,我床上的铺盖该晒一晒了。”杜家的、杨家的、李家的媳妇都不约而同地来帮着收拾,把被子、床单、枕头等拿到院里太阳下去晒。“院里的几户人就像一家人一样,从来没红过脸、吵过嘴,有什么事都是你帮我、我帮你,争着做。”50多岁的赖冬莲说。
赖冬莲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这是去年突发脑梗塞留下的后遗症。发病时,院子里大伙儿帮着把她送到医院后,又轮流帮她照看家里,“从医院回来,大家帮我把家里照看得归归一一的。”赖冬莲感慨地说,这样的邻居打着火把也不好找。未来规划古宅已纳入核心保护区
2013年8月,五里村被正式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宜宾是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村落。能够入列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除了五里村保存完好的杨家大院等古宅院落,还有勤劳质朴的民风让人印象至深。“住在这里的各家各户在保持大院古朴风格的前提下,自觉对房屋进行了修缮维护。”杜庭湘说。
杜庭湘老两口依托古院搞起了农家乐,他家的庭院紧邻四合院,门前是便捷的乡村公路和成片的水田。农家乐取名兰花苑,庭院四周栽种着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对兰、君子兰;菊花、梅花、茶花等40个品种的花草,屋内屋外到处是荡漾着兰花的芳香,地上打扫得几乎一尘不染,院前有鱼塘可供游客垂钓,绿色的生态环境为杜庭湘老人一家增加了不少收入,也在村里树立起了典范。
夕佳山镇围绕保护和开发五里村进行了科学规划,把杨家大院纳入核心保护区,以大院文化为特征,着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
在百多年的时间里,杨家大院已经繁衍了数百人丁,随着时代的进步,家用电器也走进了大院,现在天然气也通了。冬去春来,历经百年岁月的杨家大院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