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解放后因为家庭历史原因,母亲只能为别人代写书信和打毛线为生。微薄的经济收入根本无法维持七口之家的生活,只好把几兄妹分别抱养给他人作养子。唯独我的命运最差, 连抱两处都被虐待,最后一处在江安小坝村一个农民家庭。我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负责喂养一条牛,春夏割牛草、秋冬割竹叶子来喂养耕牛。开了春一个多月了,手上冻疤还未好,大人也不管你,完全把你作为一个童工来对待。
幸好离城不远,有好心人把我悲惨生活告诉母亲。母亲几次要求接我回去,但对方都以没有找到人看牛为由,不让母亲接我走,否则要付我在他家这两三年的生活费。正好1954年国家全面扫盲,动员适龄儿童读书,对方到底是农会干部,不好强行再留下我,只好放我回去读书。母亲对人友善,从不讲粗话脏话,更不要说动手打人。我们几子妹,母亲连手指头都没有动过一下。母亲是个中国的典型贤妻良母,教育子女很耐心,常教育我们不一定要读很多书,她自己读那么多书,却连吃饭的钱都找不到,有一门实用的手艺就行了,这就为我以后钻研工业技术、考上江安县第一批机械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母亲在酱园厂退休后,遇上改革开放,父亲母亲连续担任了三届的县政协委员,家庭经济条件也好转。然而她心中有一个伴随终生的剧专情结,一直未能了却。于是她书写了上千封信出去,联系原国立剧专的师长校友,不仅自费邀请原剧专老师、校友来江安重游,还不远千里去北京、上海,寻访当年的剧专老师校友,日以继夜地书写出数万言的《国立剧专在江安》的回忆录,在全国、省政协报和文史资料专辑上刊登,因此使得国立剧专在全国、全省造成巨大影响。在她积极倡导下,江安县城在国立剧专旧址创建了江安国立剧专陈列馆,传承了珍贵的剧专抗日文化。母亲继承和发扬剧专精神,四处奔波、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使得剧专史料陈列馆得以建立。母亲的事迹因此载入《历史名人在江安》史册。母亲虽然去世了二十多年,她的音容尤在,她为剧专付出的心血,值得后辈赞美和学习。
现在,江安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恢复国立剧专原貌,再现剧专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全国、全省各种戏剧比赛和表演,都将在江安举行,江安县的国立剧专即将成为全国名副其实戏剧摇篮,母亲的在天之灵,可以得到很好的慰籍了。
微信内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江安县微党建微信平台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