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零胖子 于 2016-2-22 10:50 编辑
小编最近一直在关注地方性的旅游文化产业,今儿,收到一则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信息,顺藤摸瓜,小编联系了相关部门,也查询了有关资料,对四川11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信息进行了确认。
追溯前因,必论及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 2015年,国家旅游总局提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谈到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象。最后,国家旅游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6年,根据国家旅游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四川11个。
乐山大佛
青川县城 评选结果一出,有地方情结的小编自然表示不服,话说我大宜宾旅游资源众多,凭什么未名列其中?作为宜宾的我来说,这的确,太遗憾啦!
小编辛辛苦苦搜罗了半天资源,了解到其中的“实惠”和“优先”:
凡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的,将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
说白了,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就是通过试点示范和引领带动,将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形成各具特色、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新生态;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开创大旅游发展新格局。
而这一切,将大大的提高地方旅游的知名度。地方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发展全域旅游,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优化旅游空间配置、开辟旅游业发展新空间的有效途径。
都江堰 四川11地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自然对地方旅游业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宜宾作为旅游业大市,拥有兴文石林,珙县悬棺,蜀南竹海、江安夕佳山,李庄古镇等各色资源,在全国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评比中败北,实属憾事。
兴文石林
珙县悬棺
蜀南竹海
江安夕佳山
李庄古镇
屏山老君山
南溪古街
长宁佛来山
看着我大宜宾的山山水水,对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评选结果,小编表示不服。
亲爱的你,将作何感想,不妨我们一同探讨一番。
部份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橙乡网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