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为灾害现场,村民们严重受损的房屋(摄于7月27日)
工人们正加紧铺设新村广场地砖,他们身后是建设中的受灾群众们的美好新家园。 四川新闻网宜宾12月18日讯(记者 易友波 陈玉蓓 杨秋 实习生 刘慧 杨鲲) 7月24日,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镇发生特大山体滑坡,200余名群众的家园惨遭摧毁,42户村民的房屋严重受损。幸在事故发生前,当地镇村干部及时疏散群众,没有一名村民在灾害中受到伤害。 时隔近5个月,记者一行再次来到文武村。在同村的坝上组,由镇政府规划启动的灾后重建现场一片忙碌,一幢幢别致的新房已近封顶。
在灾后重建的新村工地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受灾的村民,有帮助建房的乡亲们…… 江安县底蓬镇镇长陈勇军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村民们建房积极性很高,一期工程进展很快,预计春节之前,42户受灾村民可搬进新家。” 唐正容是受灾群众之一,听说山体滑坡致自家房屋垮塌,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家中,看着一片狼藉的房屋,心里很是难受。“刚修的房子没住几年,就跨了,我的心在流血。”如今看着即将成型的120平米新房子,脸上挂满笑容的他告诉记者:“看到房屋修起来了,我们累点也很高兴。”
在新村里,村民们的“别墅”新房将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新风景 村民们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悲伤。“我们的烂房子拆完了,再隔一个多月,我们搬新家的时候欢迎你们再来。”“原来的地方镇上帮我们规划了,全部栽李子树和竹子。”“那里虽然不再是我们的家,但我们还是要种地,只不过种的全部是“摇钱树”了。”看着熟悉的我们再次到访,村民们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作答,有说有笑。
姚队长和自家兄弟的房子建在一起,两户人的客厅通连着,他们打算在这里开一间农家乐 灾难发生后挨家挨户转移群众,自已的家什却没搬出来一件,看着被毁的家园和受灾的村民,生产队长姚伏才悲痛万分,在当初接受采访时他眼里泪水打转的一幕,让记者至今也难以忘怀。 如今,姚伏才总算是为大家、为自己松了一大口气。“这次重建,政府多方筹集资金补助了我们一户大概7、8万元,为村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姚伏才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屋都是能够抗6级地震,设计标准也是很高的,县上还给我们整个队划分了400亩种植茵红李的基地,让群众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多亏了政府的帮助,大家才这么快地恢复了重新生活的信心。” “中间就是池塘,前面一个小广场,上面还有一个广场、一个活动中心,房子后面全是竹林子……”村民重建的地方被称为农民新村,姚队长给我们描绘着新村的美景,这个时候,他疲惫但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眼神里充满着期待。
在新村的建设现场,拉着两幅大红的横幅,鼓舞着受灾群众重建新家园的信心和干劲 “豪华中庭花园、超大容积率、时尚前卫的户型设计、露台飘窗……”都市里商品房的疯狂促销词,在这里全部变成了最低配置,更不用说让人羡慕万分的环形通户公路、篮球场、荷鱼池塘…… 底蓬镇党委书记邱继全告诉记者,受灾群众居住的农民新村距原来的家只有3里路,选址在这里是出于地势、地形的原因,市上和县上非常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将新村建造成全市最高标准的农民聚居地。“从选址到规划,到调地到设计施工,再到后续生产生活的问题,政府能想到的地方都尽量在为群众们着想。” “群众们不仅是重新开始生活,还得继续农业生产、增收致富,山体滑坡后的土地已经不再适合大面积种水稻、玉米这些粮食作物了,所以我们想到在产业上进行调整,引导大家发展栽植经果林木,把当地出名的茵红李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再大面积培植竹林,这样一可提高大家收入,另外还可以保持水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