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个馒头我就赚一角钱,每天卖一百个馒头,我就能赚十块钱。你,听过这样的话么?
在南屏山上,有一位卖馒头的陈婆婆,她在南屏路边坚持着做纯手工馒头的手艺,一做就是几十年,一干就是一辈子。无论你是经年累月上山挑水、锻炼身体的一员,亦或是来山上游玩的过客,你对她一定不会陌生。
南屏山上还是绿意一片
漫步南屏山路上,呼吸着这份山中独有的清新,再遥望一眼远处,满目都是苍翠;
路过山中的环卫工人身旁,看着他们仔细地清理着路上和沟渠里的树叶,即便是严寒,也没能让他们停下手里的工作;
往前几步路,路遇一个挑水的伯伯,你也许曾经也如这般挑着水行走在这山间的路上,这属于 江安人特有的锻炼方式,是否会让你忆起小时候上山砍柴、摘野果的快乐时光?
穿过这个转角,路旁是一排密密的竹林,下个路口会不会就是诗意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徒步走了接近一个小时后,小编来到了年过七旬的陈婆婆家里。
大老远地,就看见婆婆站在家门口与人闲聊,我走上前向婆婆打了招呼,目标当然是直奔婆婆家的馒头啦!可是,婆婆却告诉我今天的馒头已经卖完了...
婆婆决定再做一锅馒头
当婆婆听说小编家里人都喜欢吃她做的馒头时,便决定再做一锅。
她说,“像今天这样的阴雨天气,我都只做两三锅的,不敢做多了,一是现在人老了,每天做几锅,可以活动手脚,二来就是现在上山来买馒头的人也不多了,怕馒头卖不完。”
说完,婆婆便招呼自己儿子去烧水,急急忙忙拴上围裙小跑去了厨房。
△和面
在这间小小的厨房里,婆婆一边和着面,一边说道:“虽然我家里穷,墙上连瓷砖也没有贴,但是卖馒头,应该弄干净的地方我是一定要弄干净的,而且我用的是山泉水,馒头吃起来也是回甜的。”
△揉面
昏暗的屋子里,即使开着灯,好像也没有明亮多少,许是怕小编无聊,婆婆一边和着面还在一边和我闲聊。看着半佝偻着身子的婆婆,让人感叹真是岁月不饶人,婆婆用这份手艺,这份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但是我却没有从她身上看到半点不甘。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没有半点多余的痕迹留在了她心上。
△切馒头
在等待蒸馒头的间隙,抬两条小板凳与婆婆坐在屋檐下,看着飘起的丝丝小雨,婆婆向我们回忆起了以前。
婆婆说:“十多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个棚棚,我就早晨五点多钟起来煮红苕稀饭,每天过路的、挑水的、来山上耍的,都来我这吃稀饭馒头!真好!”
△切好的馒头
仿佛没过多久,也就是几个闲聊的工夫,热乎乎、香喷喷的馒头就可以出锅了。闻到香味的小编赶紧凑上前,看着已经被蒸得胖胖的馒头们,瞬间觉得饥肠辘辘。
△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馒头
本以为可以直接拎着走的小编又被婆婆“教育”了一顿。
刚出锅的馒头不能立马装袋,它散发的热气被捂在袋子里,会有水珠,水濡湿了馒头的表面,馒头就有点稀,就不好吃了。这样晾好的馒头提回去,不管是直接吃,还是再加热一下,都不会是稀的。
婆婆这么用心做成的馒头让小编忍不住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山泉水,让婆婆一直坚持用它来做馒头,并且每天来此处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前往挑水的山间小路
△路遇的挑水人
走了不到十分钟,终于来到这个形状如花生一般的水池旁。泉水静静地淌着,沿着石壁,最后缓缓流入水池,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着寒冷的空气,和着山间偶尔传来的林间人的话语声,一切都显得那么清净而又自然。 △山泉水池
在这约莫逗留了十分钟,我沿着来时的路,回到婆婆家与她道别。一直到我上车离开,婆婆还是来时那副满脸的笑容。
回忆和婆婆的闲聊,小编渐渐懂了那份坚持,那是手艺人独有的坚持。
◆“馒头做了几十年,都是做纯手工馒头。” ◆“做馒头头一天留一块酵头,好做第二天的馒头,那些工业啊化学用品啊我是不用的。” ◆“像我们做馒头的,毕竟是食品嘛,做得卫生、干净,才能对得起我的良心。” ◆“刚出锅的馒头不能马上装袋,这样不好吃了,以后人家也不会再来了。”
我想,老人的坚持,大概就是这样的坚持吧。
就如《舌尖上的中国》里所说,“即使是咸菜馒头,也是一种简单的美味,”
而小编要说,做馒头也许不难,但难的是,坚持了一辈子!
这不是一种情怀,而是一种勇气和较真。
手艺,其实就是守艺。
那些像馒头婆婆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自己手艺的人,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
橙友们,你们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