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①江安黄石滩桥②桥上的龙头雕刻③徐龙全讲述石桥的故事 在宜宾江安夕佳山镇横石村,一座饱经风霜的石桥静静地“横躺”在绵溪河上,伴着河畔的茵茵绿竹,倾听着桥下潺潺溪流之声,度过了上百年的时光。 “这座石桥被认定是清朝时期的建筑后,很多人慕名来到这里参观。”4月16日,记者在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当地,一睹这座石桥的风采。 历史 传闻建于宋朝末期 石桥名叫黄石滩桥,是座典型的清代古建筑桥涵,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桥梁横跨在绵溪河上,周围绿树成荫。黄石滩桥面与河面大致高度为2米,桥面由两块相同大小的条石直铺而成,桥面一侧雕刻着4尊栩栩如生的龙头。据当地村民介绍,从他们有记忆开始,这座石桥就已经横跨在此,而根据祖上的传说,现存的这座石桥已经过了一次修缮。 今年75岁的魏友才回忆,他爷爷在世时曾向他提起过,传言宋代末期就在现在这座石桥的位置上修有石桥。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有限,所以石板桥下仅垫有木棒,以增强桥面的承重。有趣的是修桥之人根据当时的风俗或迷信,桥刚修起要通行时用狗来踩桥,以保障桥的安全通行。 随着岁月的流逝,该桥因洪水和人为受损,失去通行能力。大约在清朝中期,人们齐心协力修建了现在的石桥。 痕迹 桥面曾三次断裂 据当地人回忆,这座桥修好后局部地方曾断裂过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是桥头东南面第一孔上的其中一块桥板突然断裂,第二次是桥头西北面第五孔上的其中一块桥板突然断裂,每次断裂后都及时进行了修补,确保石桥正常通行。印象最深的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最后一次断裂,横石小学的一名学生还受了伤,后来县民政局出钱将断裂的石板打成钢筋混泥土。 随后,记者走访了在横石小学已任教38年的徐龙全老师,证实该桥确实发生过断裂。徐老师把记者带到桥上,指着桥头东南面第一孔上的桥面中间钢筋混泥土的那块桥板说,这块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断裂的那块,这是该桥最后一次断裂,还伤到了他班上的学生杨高。 徐龙全回忆,有一次,因为河水被污染,河里的鱼浮出水面,中午放学孩子们站在桥上看热闹,而桥头东南面第一孔上也站了三个孩子。突然之间,最边上的那块桥板瞬间断裂,其中杨高同学随着断裂的石板掉进了河里,脸部受了伤,幸好没有被石板压着,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现状 仍是当地交通要道 “横石村的村民到场镇都要走这个桥,横石小学就在附近,石桥也是娃娃些读书的必经之路。”村民邹再芬的家就在黄石滩桥附近,从她家的窗户望出去,就能见到石桥。邹再芬说,她和丈夫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以前一直都不知道这座石桥的年代,只知道这座桥在这里很多年了。以前大家在桥上来来往往,只是觉得它古色古香,很有特色,但是从没认真看过,后来知道这座桥起码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夏季汛期时,绵溪河都会涨大水,有时水量大的时候要没过桥面二三米深。”据邹再芬介绍,每年涨水后,待水位恢复正常,石桥都没有受到任何损坏,村民们仍然可以安全通行。 据夕佳山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黄石滩桥多年一直都在为横石村的村民出行提供方便,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镇上也安排了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排查和维修,以保证村民的安全出行。现在,夕佳山镇已经将黄石滩桥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也对当地村民进行文物保护宣传,让大家共同做好古桥的维护、管理工作,禁止人为改变石桥结构与造型。时光追溯 饱满龙头雕塑 证实黄石滩桥为清代所建 黄石滩桥是在1987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现在保存情况较好,只有桥面上少许较轻的损毁,目前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据相关文物普查资料介绍,该桥建在绵溪河上,属于清中期建,呈东西走向,石结构平桥,长40.23米,宽1.53米,高2米;桥墩高2.3米,桥墩头长0.67米,宽0.47米,4个桥墩有龙头雕塑,龙头长0.66米,宽0.54米,高0.32米。 究竟黄石滩桥被鉴定为清代所建的依据是什么呢?为此,记者咨询了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党支部副**曹家树。“黄石滩桥上的龙头就是最好的证明。”曹家树说,清代的龙头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结合了明代、宋朝、唐朝为一体的雕刻手法和风格,作品都十分精美、细致,特别是龙头的表情也是生动而富有灵气。 “如果是明代雕刻的龙头,则会面相较为消瘦,不如黄石滩桥上的龙头饱满。”曹家树说,该桥为12墩11孔石平板桥,桥上的龙头是民间事象的图腾,主要是镇水怪,避免桥被蛟龙掀翻。当时,洪水泛滥,民间一直认为是水怪作崇,为了保护桥,就用龙头镇邪,龙嘴朝着上水张开,再大的水来都被吞食,达到桥不被洪水冲翻。桥头两岸比较宽,修的是防洪堤,避免桥被洪水冲垮;桥墩如同鲢鱼头,是为了减少洪水对桥墩的冲击,这些都是为了延长桥的使用寿命。该桥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