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江安

江安本地及江安人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资讯!
  •  21132帖子
  •  94829讨论
  •  883关注

【江安史志】人文集萃丨忧国忧民的诗人——刘希武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5: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IP属地:四川宜宾
165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少年初显才华立壮志

刘希武,(1901-1951)江安县江安镇柴家渡人。1901年8月生,曾担任西南农学院教授。父亲刘伯山,经营油作坊,母亲龚氏,知书达理,能吟诵诗词,并且操持家务有条不紊,对生意、人际关系应酬自如,开通大方,对子女教导有方。母亲常常教刘希武朗读、书写《唐诗三百首》,每首诗词读一两遍即能朗朗成诵,有时模仿学习吟咏,有时还能题写出几句好诗来。刘希武幼年时期正值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侵略,军阀横行,租税繁重,使得父辈家业日见衰落。1905年,长江、淯江洪水横流淹没了县城后坝大片庄稼和北街许多房屋,这是江安城自清朝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洪水灾害,刘希武的家损失惨重,油作房被毁,他的父亲为恢复生产不惜借高利贷来维持生计。父亲好客仗义,加之经营不善导致家庭愈加贫困,但刘希武的母亲却从不放松对儿子的管教,常常给他讲历代名人与英雄的故事。1907年农历十月初一(光绪三十三年),江安同盟会成员在馆驿门约举火为信号准备起义,结果起义暴露失败,被知县下令关闭城门搜查,十三名同盟会员被枪杀于西门外八角楼(今江二中附近)大坟堡地带。刘希武在上学途中目睹此情此景,心里便产生了对清政府县衙所作所为的仇恨,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和敬佩(这种感受是在后来每次讲到这事时流露出的)。11岁时,刘希武从老师的讲授中逐渐对中国社会现实有了初步认识,他立志当一名爱国军人,救国救民。于是在家后花园练武习剑,只要自己一想起县衙镇压革命党人的情景,他就希望自己早日成为能文能武的人才,后来他索性将学名定为希武。1912 年秋,刘希武随父到永川其舅父李遐璋(蜀军营长,同盟会员)营中作客,时正值重阳佳节,他同舅舅一行人登上高山游玩中即兴赋诗,颇得同路人赞赏。1914年刘希武以优异成绩考入江安县立中学(省三中前身)第一班读书。那时,他思想活跃,所作诗词已斐然可观。1916年秋,他同几位立志当爱国军人的同学擅自到成都报考烟台海军学校,但因年龄才十五岁未被录取,后又到重庆再次报考军校,结果因父亲阻止未能如愿,他大失所望,于是作了两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一)寒雨萧萧百感生,江南重听鹧鸪声。当时客坐空弹铗,何日神都再请缨。秋雾远遮巴子国,梦魂常伴锦官城。今宵正对收帆夜,依旧梅花瘦影横。(二)经年回首意酸辛,无学空嗟志未伸。去日绿波争送客,归时新月独随人。补牢休笑亡羊后,远塞何忧失马频。自是近来心不巳,闻鸡起舞绮窗晨。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消息传到中国,特别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使工人无产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并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这让中国人感到万分高兴,刘希武也乐在其中,并对苏俄产生了好感,在他心中再次生发报考军校的愿望。1919年,他父亲想以定亲方式阻止他投笔从戎,刘希武顿感失望、痛苦。那时,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还需要家庭的资助,于是刘希武思来想去,只好用缓兵之计依了父亲将亲定了,然后到北京报考清河陆军学校。在北京的日子度日如年,经济的拮据,对气候的不适,加上报考遥遥无望,尤其看到北洋军政府的软弱,学生运动不断掀起高潮。这一年的冬天大雪纷飞,让刘希武刻骨铭心,为此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冬夜》让人读了难以忘怀。雪满楼头夜色昏,朔风阵阵欲开门。而今领略寒滋味,大被同眠也不温。冬去春来,耳闻目睹了北京的一切之后,他一改初衷,在北京法文专修馆转学法文。1920年,便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初到北大第一院大楼,他便感叹一番,作诗一首:白云满目家何在,独倚高楼愁无奈。云里巫山不能望,亲舍更在巫山外。在北京求学的日子里,常常数月得不到家乡的音信和经费资助,便经常写诗以抒发其内心的苦楚。1920年春节除夕之夜,他看到北京人过新年的情景,思绪万千,写下了《西斋除夕》诗:作客思乡切,今宵倍茫然。回头皆往事,明日又新年。爆竹惊旧梦,残灯照独眠。遥知诸弟侄,微笑聚灯前。他虽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但学习勤奋,成绩突出,又因谈吐风雅大方,出口成章,在“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中曾表现出惊人的演讲口才,再加上刚直不阿的性格,被北大师生们称为“四川三刘才子”(即刘伯青、刘达九、刘希武)的美称。

青春年华付诸革命实践

刘希武受“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时候,他开始阅读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他渐渐地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后又阅读了《晨报》《共产党宣言》以及《觉悟》、《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这些革命刊物,大大开阔了刘希武的眼界,对“马、恩、列、斯”学说和共产主义理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1922 年,他参与刘伯青、蔡和森等主编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的工作,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1924 年9月15日,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第二次血战榆关(山海关),他耳闻目睹了军阀混战给百姓造成的苦难生活,不禁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便写下了《严冬念榆关战士》:督战将军初下令,拥裘自觉冷难胜。雪风一夜吹营幕,剑上凝红尽是冰。他写的《征妇词》更是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因战争而深受离别之情、伤痛之苦、生活之难的感受:闻君苦战死榆关,今夜因何忽又还。妾志冰坚儿尚小,游魂休再骇红颜。1925年,由刘伯青、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思想有了方向,行动有了指南。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根据党组织的需要,又以个人名义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左派)。1926年,刘希武北大毕业,回到重庆,经杨音公、邓介委派,去万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部)第十三师师长罗觐光处作政治部主任。行前,受刘伯承指示,要求对二十军作革命思想动员工作,争取他们支持国民党左派革命。到职后,即对杨、罗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支持顺庆起义。杨森生性多疑,动摇于左右之间。1927年初,刘希武回重庆向杨音公汇报和请示工作。正逢杨音公领导重庆各界人士在打枪坝举行示威游行集会,抗议美英帝国主义炮击南京,反对军阀卖国求荣,支援北伐战争,他也义无反顾参与这次游行活动。结果反动军政府对游行示威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杨森投靠蒋介石,出兵湖北,进攻武汉政府。刘希武说服罗觐光反杨,欲断其后路。因联络友军未获成功,此时杨已回师,将罗部击溃。这时刘希武在去武汉联系的返川途中,在宜昌被杨部拘捕。不久杨森所率部队被革命军击溃返回川东。刘希武在宜昌夷陵渡口乘军队混乱之际脱险。他回想这一劫难的感受,便作《晓发宜昌》诗一首:秋风秋雨冷秋晨,踯躅夷陵古渡滨。我自芦中歌一曲,江边不见老渔人。不久回故乡江安暂住,出任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联络县中青年,掀起打倒贪官,驱逐县长运动。为地方封建反动势力所不容,留乡半年,离职去蓉。1928年,在成都省立女师及国立四川大学任教。1929 年,任《白日新闻》社编辑,多次撰文,宣传反蒋,并痛斥国家主义派。为南京当局所嫉恨,于同年秋,勒令停刊。报社被查封后,社长陈萝云出任成都市公安局长,刘希武随同前去任总务科长。意在等待时机继续《白日新闻》末尽事业。被三军联合办事处侦查知晓,四个月后被迫离职。在报社工作期间,因中共接头人失踪(当时中共地下组织采取单线联络),从此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1930年春,刘希武出任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因聘任进步教师,主张学生思想言论自由,他被杨森以“有共党嫌疑”而免职。

中年从军抗日写战歌

1933 年,他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抗日爱国将领)部任司令部秘书。这时的中国连年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景随处可见。刘希武触目惊心,挥笔写下了《城南姑媳行》《渔歌行》《杂感四十首》等诗篇,作了如实记述,读之催人泪下。在川北期间,他秘密营救过几位中共地下党员。1936年,回成都,在成属联中任教。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在成都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任抗敌后援会秘书。10月,在陆军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司令部任秘书。随军出川抗日,转战于山西长治、中条山等地区。写了很多歌颂抗战的诗篇。在长治与八路军刘伯承师长会晤。1938 年,刘希武在山西、河南太行山一带抗战期间,写了不少诗,其中有《剑门》《汉中》《出潼关》《渡黄河》《自博爱上太行山》(均集入《瞿塘诗集》)等。年底,因伤病从前线回四川。1939年1月,去西康省教育厅任秘书。1940年7月,任西康省立西昌师范学校校长,在任两年。1941年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采取诱降政策,向国民党提出所谓日中“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口号。亲日派汪精卫竟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无耻地宣扬“曲线救国论”,在国内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掀起了反共高潮。内忧外患、白色恐怖之下民不聊生,刘希武看到国民党军队在安徽南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蒋介石的卑鄙行径愤恨,更为国家民族命运和处境担忧。他提笔写下了《哀巴黎》《鹰巢词》等诗词。刘希武随川军退守成都时物价高涨,百姓生活度日如年,他为了生存,1942年7月至1946年1月,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及西康省政府宁属禁烟联席会任秘书,刘对鸦片烟深恶痛绝。军阀混战时,曾写《懒捐歌》,讽刺军阀向人民勒派“懒捐”,有“空见纷纷美少年,憔悴病卧芙蓉馆,众人憔悴一人肥,农人勤死众人懒”之句。在任期间,曾多次写诗写文章在报刊上揭露军阀武装种植、贩运鸦片的罪行,为刘文辉所不容。

保护重庆图书馆藏书功不可没

1946年春,重庆市长张笃伦十分欣赏刘希武的才华,便将他调到重庆任重庆市图书馆馆长。这个图书馆规模不是很大,只有六七名工作人员,他上任后,便聘请进步的倾向于共产党的优秀学生和知识分子作馆员。当时,蒋介石国民政府迁都回南京,欲将一些珍贵文物图书掠走或销毁,刘希武便组织馆员收藏隐蔽了很多为国民党当局查禁的书籍。国民党反动政府挑起内战时,重庆各界爱国人士和学生不断掀起罢工、罢教罢学、罢市等反内战游行示威活动。刘希武等在一些进步刊物上不断发表反战文章和诗歌,揭露国民党的专制主义,引起国民党反动势力不满。国民党重庆当局查封了重庆有影响的进步刊物《世界日报》。刘有个学生赵乐群当时在该报作编辑,赵有许多革命的进步书刊通过刘希武秘密转移到图书馆隐藏起来,赵也免遭杀身之危。

为人正直光明磊落

刘希武也积极支持子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教育下一代要走革命正道。他反对家人信奉封建迷信,常常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教育下一代。他尽管从小就在外奔波了几十年,他的思乡情结却没有改变,一生中以助人为乐,他一有机会就关心亲朋好友们的疾苦寒暖。在兼任重庆正阳学院教授时,经常写诗以抒发恋乡之情,忧国忧民跃然纸上。其中《重九登楼放歌》《思故乡》就是他的代表作。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战略大反攻,国民党政府军队节节败退,这时的蒋介石还幻想挽回败局,不断调兵遣将,欲将张笃伦调湖北任省长,这时张仍很器重刘希武的才华,也有意调他同去,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吕一峰得知此事后,决定派刘希武随张去湖北,以伺机作张的策反工作,刘希武接受任务后便到了湖北,冒着生命危险,向张灌输当时共产党的政策和统战策略,可张仍无动于衷。有一次,张听了刘希武的一席话之后,伏案沉思片刻后便对刘说:“你说的这条路倒是很好,但我与张群关系很好,我不能……请你以后不要再提起这件事了,否则,要遭杀身之祸!”刘便将这一情况及时向中共武昌地下组织负责人唐午园、吕冬青作了汇报和请示,党组织仍要刘继续做张笃伦的策反工作,但刘希武多方努力,仍无济于事,张笃伦越来越觉得他是“危险分子”,可又觉得他是难得的人才,便有意安排他到湖北一个偏僻的山区县恩施任县长,党组织得知此事后分析张笃伦此举用心险恶,决定不让刘希武去恩施任县长。1949 年初,张笃伦又被国民党政府调回重庆。唐午园仍派刘希武随张到重庆继续做张笃伦的策反工作,并由地下党组织提供路费资助。但由于刘这时常写进步诗歌反对国民党当局一些错误做法,在重庆各界人士中名气较高,再加上他常与进步知识分子接触,又多次向张灌输当时共产党的政策,所以这个时候的张笃伦对刘不再看重了,还加强了防范,这使得刘无法接近张,而且张借口刘在湖北时不服从派遣,也就不再任用刘希武了。刘希武只得应潘大逵的邀请到万县辅成法学院任教授兼秘书主任。万县解放时,刘希武组织辅成法学院教职员工到轮船码头迎接解放军,解放后,返回重庆。1950年,任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兼秘书主任。后调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农业大学)任教。1951年冬被确诊患了直肠癌,但他始终充满乐观主义态度,在北碚新村写了许多歌颂新中国新气象的诗歌,如“蛙鸣雉叫稻扬花,屋外高粱圃内麻。为甚今年收成好,村庄男女自当家。”让人读起来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给农村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也让人体会到诗人奋发向上、激情洋溢的心境。刘希武是学者兼诗人,所写诗清新俊逸,诸体皆备,尤擅长歌行体,有杜甫、白居易诗风,多忧国忧民之作。如《儿卧病》《汲水翁》等篇,描绘了民间疾苦。《甘哀诗》《忠侠行》抒发了抗战期间国破家亡之恨。《哀巴黎》《鹰巢词》等以法国和希特勒的覆亡为鉴,砺勉我国人奋勇抗战,别当亡国奴!至于《梅溪行》《思故乡》等诗歌,念友思乡,情真意切,缠绵动人。所作诗词已选集成《瞿塘诗集》出版。流失在民间的诗作尚多,常为学人所传抄诵习。
来源丨中共江安县委党研室(县地方志办)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 宜宾市江安橙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删帖申请 | 

广告/投诉热线:0831-2620800

法律顾问:四川舟楫(宜宾)律师事务所 陈一男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ICP编号:蜀ICP备20010192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31530

川公网安备51152302000146号

电子营业执照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