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被乡村公路覆盖了的三十二栋桥侧面照片
NO、1 牛贩子出资建造的石板桥阳春镇高潮村碾子山组,有座被称作:“三十二栋桥”的石板桥,相传是一帮贩牛商人捐资建造的。
被乡村公路覆盖了的三十二栋桥侧面远景照片
该石桥建在县城至北乡的古道上,因桥板有三十二块而得名,呈东-西走向,共63墩32孔,桥孔大部份被泥土堵塞。桥长76.8米,宽0.7米,厚0.25米,桥墩长0.9米,宽0.38米,高1.2米,两墩并列,墩间距离0.26米。其32场桥板长短不等,最长2.38米。石桥建于清代,但具体年代不详。
被乡村公路覆盖了的三十二栋桥侧面照片
据口碑相传,该桥是清代一帮从云南贩卖牛的贩子捐建的, 2010年, 江安县人民政府将此桥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NO、2 矢志不渝建成樊桥樊桥,位于怡乐镇桥头村水井角组至三岩村油房头组,南距二龙口至纳溪公路2米。
樊桥局部照片
该石桥建在长江右侧的支流荔枝小溪上,是江安到泸州古道上的桥梁。建于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呈东-西走向。石结构平桥,12墩11孔石板平桥,桥长37.4米,宽2.9米,高10米。最大跨度4.5米,最小跨度3米。桥墩长4.5米,宽0.8米,高10米。其中桥墩头呈三角形造型,以减轻水对桥体的冲击力,墩头三角形长0.8米。
樊桥远景照片 相传,此桥是为了解除行人涉水过小溪之困难所为,是当地的曹姓人家首先倡议建造桥梁,但因财力有限,难以支撑巨大的建桥费用,后得力于一姓樊的乡绅,倾尽所有,最终建成此桥,后人为纪念樊乡绅,故取名为“樊桥”。2010年,江安县人民政府将此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NO、3 江安县境内最大的墓塚
李元宏夫妻合葬墓,位于阳春镇太平村糖房头组老坟山正前距楠木湾民居50米。
李元宏夫妻合葬墓正面局部照片
该墓土冢,用条石砌成,呈半圆形,封土呈球形,为夫妻合葬墓,坐北向南。墓面阔12.5米,半径6.8米,高3.8米,墓条石为素面。墓碑三通,三通碑均阴刻楷书碑文,左为李吴氏墓碑,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建,石质仿木结构,仿两柱一开间,单檐庑殿式顶,碑宽0.93米,高2米,厚0.2米。 其中仿柱宽0.16米;中间墓碑为志铭碑,年代不能辨识,由三块石板组成,石质仿木结构,仿两柱一开间,重檐庑殿式顶,碑宽2.67米,高2.9米,厚0.2米;右为李元宏墓碑,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建,石质仿木结构,仿两柱一开间,单檐庑殿式顶,碑宽0.9米,高2米,厚0.17米,其中柱宽0.15米。其左、右墓碑距中间墓碑0.76米。
李元宏夫妻合葬墓,其墓冢的体量在县境内是无与伦比的,它反映了李元宏及其子孙的富裕与显赫。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坟墓、墓碑、拜台规模的大小,与豪华程度,看作是衡量墓主人与其子孙是否富裕和人丁兴旺的标志之一,是人们深信不疑的封建观念,是研讨丧葬习俗文化不可或缺的民俗事像。2010年,江安县人民政府将此墓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来源:江安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