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ihongtang 于 2015-3-24 21:58 编辑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在后方。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亲,请求上表问候起居,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这封信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几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都很难相信会是唐太宗这样的一国之君写的。尤其是那几句:看不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就“忌欲恒死”;看到了你的信后才放下心来,就像“死而更生”;最后再来一句爸爸想你想到“忆奴欲死”——读来真是令我们这些现代人都觉得肉麻得很。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后来唐太宗的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还是等到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后,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之提拔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即便是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 史书中就有记载,唐太宗每次上朝时就让李治在一旁学习,有时候还让他亲自参议政事;考虑到李治自幼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并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抓着了一些细枝末节,唐太宗也会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教导,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不夺农时才能保证一日三餐的供给正常。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了解完这一段父子情深之后,我们一起再来读一段史料,查资料很辛苦,码字也很辛苦,为了让大家先对大雁塔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我可谓是呕心沥血啊。亲一定要把这些细细的读一下方才不负吾心也: 庚辰,皇太子以文德圣皇后早弃万方,思报昊天,追崇福业,......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于是有司详择胜地,遂于宫城南晋昌里,面曲池,依浮觉故伽蓝而营建焉。瞻星揆地,像天阙,放给园,穷班、倕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櫲樟栟榈充其林,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而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沙门玄奘启。伏奉令旨以玄奘为慈恩寺上座。恭闻嘉令,心灵靡措,屏营累息,增深战悚。玄奘学艺无纪,行业空疏,敢誓捐罄,方期光赞。凭恃皇灵,穷遐访道,所获经论,奉敕翻译,诚冀法流渐润,克滋鼎祚,圣教绍宗,光华史册......其日敕追法师还北阙。
我本人是比较喜欢读此类史料,不过考虑到文言文形式可能部份看官不太习惯,便只抄录了其中一小则。这一段是从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中选出,文中也是提到了大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并更名为大慈恩寺,李治还为大慈恩寺写了一首诗。全文如下:《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暖男李治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将大慈恩寺放到了一个政治的高度上,成为了官家的寺院。
可能看到这儿,有些不太了解的看倌糊涂了,不是在说大雁塔吗?怎么说着说着变成大慈恩寺了?大雁塔是西安十景之一,位于大慈恩寺之内,既然大慈恩寺在当年因为文德皇后的关系成了官家寺院,又是由谁来管理,谁来主持,大雁塔在当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塔?如果要说说大雁塔,不得不说到西游的玄奘大师。 听玄奘大师大话西游 人物三:玄奘
玄奘大师,可能说这个名字,有些童鞋不是太了解,如果一说到西游记里的唐僧,大家便会了然于心。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很多方面。说起这个玄奘大师,可能大家都会历历在目,李世民亲自送行,与其结为异性兄弟。西游记中写道“临行前: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可是西游记本是根据玄奘大师西行经历编写的一下故事,当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自小就在成都大慈寺出家为僧的玄奘与当时一位云游到成都的西域僧人学习,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告诉他,在遥远的天竺有一座那烂陀寺,里面高僧云集,还有浩瀚的真经。玄奘随后向唐政府申请“西游求法”,但石沉大海。于是,27岁的玄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偷渡。不知道当时李世民是否因天下初定为由,没有答应。但发现自已还有很多不解之处,所以发愿要以苦行来赎世间人的罪恶的玄奘在公元627年,从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出发,他偷偷的出了国,在没有通关文牒的情况下偷渡去了很多国家,决定去天竺(印度)求取真经。因为难以翻越喜马拉雅山系,他选择从西域(今我国新疆、中亚地带)绕道前往印度。之后他独自一人“偷渡”出玉门关、穿过八百里流沙、翻越帕米尔高原、通过西突厥控制的草原、渡过恒河后到达摩揭陀国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所以根本不可能有西游记中李世民亲送一段佳话。 在唐朝,任何私自出国的人都会被以通敌罪拘捕,甚至可以被守边的军士直接射杀。《西游记》中说唐僧是受了皇帝的委托,作为“御弟”出发的。但其实直到玄奘出发前,他根本都没见过皇帝,更不用说与皇帝结拜兄弟。作为一名偷渡者,他没有政府颁发的通关文牒“过所”,因此刚刚走到今天的甘肃武威就无法前进了,历经一个月他终于趁夜逃出关卡。而当他到边境瓜州时候,朝廷的追捕令也传了过来。连夜出逃的玄奘不敢走大路,只能选择穿越茫茫戈壁。他不仅丧失了水源并在沙漠中迷路,今天的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穿越这800里沙漠的,只知道他凭借坚强的毅力成功脱险。四天五夜滴水未进之后,走出荒漠的他意外地得到了西域国王高昌王鞠文泰的礼遇。高昌国在现在吐鲁番附近,位居丝绸之路咽喉要道。麴文泰是汉族人,继位之初,与大唐交好,因而被大唐赐国姓“李”。麴文泰崇尚佛教,曾多次派人到印度取经,却均无功而返。得悉唐僧来到高昌之后,他非常高兴,高规格接待了唐僧,还与唐僧结拜,并欲留下唐僧作为传教者。因为当时玄奘大师一心想去西域求学,便与高昌王约定学成之后回高昌国讲经三年。 慷慨的高昌王送给玄奘“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及30匹马、30个随从,还给玄奘一封亲笔信,用以疏通途经国家的关系。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唐僧大师才有了游历的合法身份,有了正式的通关文牒。公元628年春天,玄奘离开长安已经一年了,他终于到达今天的阿富汗,当时这里属于北印度。但这离他心目中的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穿越恒河和无数中亚小国后。30岁的玄奘历经磨难,终于来到他在长安听说的那座“那烂陀寺”,开始在此学习。期间,他还遍访印度,公元640年,也就是玄奘回国前一年,40岁的他已经寻访了整个印度次大陆20多个国家。公元641年,玄奘开始按原路返回长安,途经高昌时,发现这里已经被唐军占领,他立刻再次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太宗皇帝(李世民),表示自己携带了大量佛经、佛像准备回国,希望太宗皇帝能原谅自己当年偷渡的罪过。7个月后,他收到太宗皇帝的回信:“卿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回国后的玄奘受到了极大的礼遇,随后写出了《大唐西域记》作为介绍西域各国的情报献给李世民。高兴的皇帝安排他住进西安大慈恩寺进行译经…… 好了,喽哩喽嗦的普及了半天历史知识,正始开“掰”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记:
乘坐310路公交车直达大慈恩寺,停车的地方是南广场,这儿塑着玄奘大师的铜像,历经风雨,坚毅仍然。
大慈恩寺南广场售票点分两种售票队:一是学生票,一是成人票,成人票50一张,去年去北京的时候,父母几乎都用老人证享受了优惠,西安的优惠政策是65岁以上老人,由于父母没到65岁,拿去的老年证派不上什么用场,全按正价购票。大慈恩寺山门有三间,分别象征着“无作门”“无相门”“空门”,是为三解脱,而我们常以“空门”象征佛教,出家人也有“遁入空门”一说。山门建筑为三开间青瓦歇山顶,正门上悬前国家主度江泽民手书“大慈恩寺”。
踏入山门,便会有很多导游上前问询需不需要讲解。我呢,觉得这样很有历史底蕴的地方不请讲解的话,的确会有很多看不懂,既然花了钱买了门票,也不在乎多花一点讲解费。讲解费是50块一个团,10人以内。我们一家只有5口人,正好旁边有两个小姑娘也想请讲教,见我们请了,便协商可不可以出一半的钱拼讲解。景区讲解觉得无所谓,我们也乐得节省一半。所以以后去西安游的童鞋们,记住,能拼导游的就拼,比租一个讲解器更生动,价格更合理。 山门前苍松夹道,道中有3米高铁香炉一座,左右为方座歇山式钟鼓楼二楼对峙,西鼓东钟,以作晨钟暮鼓之用,这也是大慈恩寺的大型法器。东侧的钟楼我特意看了一下,它是明代嘉靖二十七年铸造的“雁塔晨钟”,西侧的暮鼓是近代所造。据讲解说大慈恩寺的有众多僧众,都依然进行着早晚课,晨钟暮鼓也都在正常使用。晨钟悠扬,穿过林稍,阳光普照,回响在雁塔苍穹;暮鼓咚咚,颂经声声,曲江烟村,香火不灭,如此境界又有几人能领悟呢?
|